在奧伯特勞恩度過第一晚後,今早非常舒服地前往旅館餐廳享用早餐,不過,昨晚入睡前的一陣喧鬧之聲,讓我們著實受到了一點騷擾,這間青年旅館主要是提供營隊住宿,因此,入住對象以青少年居多,昨晚就是一支女子中學足球隊抵達,我們都在猜可能是要在此集訓,才會入住於此,昨天在探索這附近時,我們下榻旅館的前一站站牌是全國體育學校(Bundessportschule),而旅館正對面的運動場有著被紅土跑道所圍繞的綠草地足球場,這正好說明了這個地方的特點;在旅館的餐廳中,我們也看到了德式教育的一面,在她們用餐的過程中,也和我們一樣有說有笑,但當她們用過餐後,每個人將自己的餐具送到廚房的餐具回收處後,便拿起旁邊的水桶和抹布,將自己的桌面擦拭過,雖然她們的教練也在旁用餐,但無須教練叮嚀或囑咐,她們就自動自發地去完成,我看他們的年紀大約是高中生的樣子,但這應該是長期的習慣所致,這也讓我藉機可向我家公主來個機會教育了;大約9點左右,友人準時來到我們的旅館會合,而前往哈爾斯塔特的公車也很準時的抵達,但陰雨霏霏的天氣著實讓我們有點擔心,只好先將早上的行程排在鹽礦坑,看看下午的天氣是否會好轉囉!

DSC04719.jpg

▲友人一早從民宿的陽台拍的,下面的草地、游泳池、車庫等,這麼大的範圍都是這間民宿老闆所有

哈爾斯塔特【Hallstatt】

這個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奧地利小鎮,以最古老的巖鹽礦坑和秀麗的景色聞名於世,並於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人類最佳自然世界遺產」,當地房舍建於山坡與湖泊之間,高低錯落有致,為阿爾卑斯山所環繞;這裡是奧地利鹽湖區「薩爾斯干馬格特」(Salzkam-mergut,意指皇室領地的鹽倉)最美的小鎮,因為此地兼具了歷史與自然卓越地位,使其擁有「薩爾斯干馬格特珍珠」的美譽,這片如人間仙境般的地方,早在4,500~5,000年前就有人定居;約從西元前1200~500年間,有一支古老的民族凱爾特人(Celtae) 沿著多瑙河而下,在薩爾斯河上游發現了比金銀還貴重的鹽礦,因為開採鹽礦而逐漸在此形成聚落,這些鹽經由薩爾斯河送往包括羅馬在內的歐洲各地,在當時有兩個重要的鹽礦區,而凱爾特語中的"鹽"是「SalzHall」,將這個字拆開來去分別命名這兩個鹽礦區,就是今日的薩爾斯堡(Salzburg)及哈爾施塔特(Hallstatt)了;一般認為,凱爾特人大約是在西元前800~400年前在此地定居和開採鹽礦;考古學家於1846年在此地挖掘出與瑞士的拉特尼(La Tène,著名的鐵器時代遺跡)發現的相同工藝品,認為其文明高度足以媲美地中海文明,最終被確定為歐洲鐵器時代的「哈爾施塔特文化」(Hallstatt culture)發源地,歐洲第一個鐵器時代就被以此鎮命名,稱為「哈爾施塔特時期」,在西元前六世紀時,也經由凱爾特人傳播之下,將冶鐵技術傳遍東歐;1846年鹽礦的主管冉紹耳(Johann Georg Ram-sauer)在此附近發現了一個大型史前墓葬遺址,於19世紀後半期開始18年的挖掘探尋,最終一共挖掘出1,045個墓葬,發現980具古代屍骨遺體,因為有鹽的保護,出土的衣服和木製的籃子沒有腐爛,這批墓葬品的風格和裝飾非常特別,幫助考古學家研究凱爾特族人的生活;直至今日,凱爾特人大多數分佈在歐洲各地,有些仍然強烈保持他們的歷史傳統。

小鎮因處於阿爾卑斯山東部,是緊貼著險峻的斜坡與湖泊之間造鎮的,海拔高度511米,前有湖泊,後有鹽礦山,對岸附近則有冰洞,是奧地利八個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哈爾施塔特中心是優美如詩的哈爾施塔特湖(Hallstätter See),湖四周為阿爾卑斯山的崇山峻嶺所環繞,湖水遠看湛藍、近看清透見底,湖岸山巒交錯、山嵐縈繞,景色隨著時間變幻,時時呈現迷人的絕世湖色,而湖畔的屋舍高低錯落、色彩多樣,配上哥德式小教堂的尖頂,倒影映在湖面上,就像走入一幅風景明信片中,但這充滿魅力的小鎮,直到一個世紀前,人們還只能通過划船或者馱畜到達這裡;1750年,祝融毀壞了當地大部分建築,重建的建築大多受到晚期巴洛克風格影響,市中心的市集廣場(Marktplatz)是個被哥德式建築所圍出的三角形廣場,所幸天主教聖母升天教區教堂(Pfarrkirche Mariä Himmelfahrt)在大火中倖存,延續至今完好如初;小鎮不大,順著主要道路步行到小鎮中,可見識到當地依山面湖的建築風格,看到一戶挨著一戶,層層相疊地建於山坡斜面、各展特色,窗台上栽滿花卉,古典小陽台細緻雕花的鑄鐵圍欄,綻放的花草、蜿蜒的枝葉,成了最優雅的點綴;行經其間小徑,能感受那溫馨且寧靜的氛圍,因為景色優美,所以歷代皇室也喜歡來此渡假;湖岸以具有中國式屋頂的天主教教堂和細尖塔的新教徒教堂為中心,在湖邊不遠處的山坡上,聳立著羅馬式尖頂教堂,教堂內有三個不同時期建造的祭壇;哈爾施塔特鹽坑(Salzbergwerk Hallstatt)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巖鹽礦,已有2,800年歷史,鹽礦工人具有特殊地位,他們住的鹽礦工之屋,則是典型的中世紀早期傳統建築,盛極一時;十九世紀初,與法國拿破崙進行的戰爭中,鹽礦業重振雄風,是此區最後一個繁榮時期,戰火平息後,產業最終迅速沒落,從中世紀到十九世紀,鹽是生活重要的必需品,值比黃金,當時的鹽礦是稀有物資,專屬統治者「哈布斯堡王朝」所有,為國庫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而如今鹽礦已經成為哈爾施塔特觀光事業的一環。

大約6分鐘的車程就抵達了,由於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是一個名為「鹽世界(Salzwelten)」的鹽礦坑,因此在Lahn這裡下車再步行一小段路就可到達;一下車,背對著湖往右前方看,就可以看到一條纜車道直通山頂,因此,穿過下車處附近唯一可見的斑馬線、走進Echerntalweg內,到底後右轉Salzbergstraße就可看見纜車搭乘處,同時也是鹽世界的售票處。

DSC04724.jpg

▲這張位於公車站牌Lahn附近所拍的照片,不是故意拍成黑白、搞復古風,而是當天一早陰暗的天色所造就出來的

3270.jpg

DSC04732.jpg

▲鹽世界售票處

由於纜車上的玻璃都佈滿雨珠,在這一路攀高的過程中,拍出來的照片也都有些模糊,直到纜車到站,纜車站旁的看台才成為較好取景的地方。

IMG_9977.jpg

IMG_9980.jpg

▲給這麼可愛的纜車來個特寫

IMG_9986.jpg

▲對面的小鎮就是奧伯特勞恩

IMG_9992.jpg

▲左邊白色的房舍是一間餐廳,而右下角的鐵灰色小屋就是纜車站(從纜車站旁的樓梯爬上來後,才發現有電梯可搭)

本以為到了纜車站就到了鹽礦坑入口,沒想到還要向上步行一段距離,好在今早已經補充滿滿的體力,那就當作來趟短程的森林浴吧!

IMG_0145.jpg

▲這個像是導覽的裝置,設計的和周遭環境有融成一體之妙

IMG_0150.jpg

▲天主教四大殉教聖女之一的聖芭芭拉(Saint Barbara)-生於西元3世紀、位於小亞細亞的尼高美底(Nicomedia)古城,她的父親刁斯古(Dioscorus)是異教人士,他害怕自己的獨生女接觸天主教會,於是把她鎖在一座高塔上,避免與其他人來往;她在獨居的塔上,喜歡觀察天象、美景及閱讀,不久她便確信要每天宣揚天主的光榮,因為,她深信總有一天天主會比她現在所學習恭敬的邪神偉大;在當時的亞歷山大城有一位出名的天主教牧師,那即是奧利根(Origen),他的聲譽甚至傳到了聖芭芭拉所居住的塔頂,聖芭芭拉於是派了一個可靠的僕人前往,請求他能教導自己真理,奧利根派遣他的一位學生,裝扮成醫生來教導她,也給她受洗,她謹慎地守好新教規,並等候一個適當的機會,來告知她的父親並讓他知道她已經皈依天主教;不久後,機會來了,刁斯古請幾個工人去高塔上做另一個房間,原先這個房間是要做兩個窗戶,但她指導他們做了第三個窗戶,當她的父親看到附加的窗戶時,就問那是為什麼,她便回答:「我的爸爸,你應該知道,我由三個窗戶裡領受到光明:聖父、聖子及聖神,三位乃一體。」刁斯古聽完後就知道她已信奉天主教,當下非常生氣,想要一劍殺了她,但聖芭芭拉往塔頂奔逃,刁斯古在後面追她,她向天主祈禱,此時奇蹟發生了,塔牆居然打開,讓聖芭芭拉奇蹟似地"移動"到了一座峽谷內,而當場有兩名牧羊人正在看著他們的羊群;刁斯古要求牧羊人幫他捉住聖芭芭拉,但第一個牧羊人拒絕了,第二個牧羊人則幫忙捉住了她,但說也奇怪,第二個牧羊人這樣的"背叛"行為使他變成了石頭,而他的羊群也全變成蝗蟲飛走了;捉到聖芭芭拉的刁斯古,起初毆打她洩恨,繼而抓緊她的頭髮,把她丟進木屋裡鎖起來以防她逃脫,之後,他用各種方法誘惑她背教,威脅、嚴罰、飢餓都不能動搖聖芭芭拉奉教的意志;刁斯古一發現自己無力撼動她的意志,於是把她交給總督馬爾襄(Marcian),馬爾襄命人用盡各種折磨方式對待聖芭芭拉,但隔天一早卻發現昨天在她身上所施的酷刑竟毫無痕跡,令所有人都非常驚訝,但由於聖芭芭拉堅定的意志、拒絕背教,總督看到他所有的努力終歸無效,於是宣佈了死刑,判處聖芭芭拉斬首之刑,而她那不仁的父親竟要求親自執刑的特權,在公元二三七年十二月四日那天,刁斯古一刀便使他的女兒身首異處,但就在聖芭芭拉死時,天空驟起了大風雨,刁斯古為閃電擊死,馬爾襄也遭受同等命運;後來她成為十四聖助手之一,也因為她死時的異常天象,使她成為所謂雷擊、火災與意外死亡的保護聖人,之後,當火藥傳入歐洲後,她又成了使用火藥的礦工、砲兵、軍事工程師的保護聖人,因此,在礦區一定看得到聖芭芭拉像,也由於聖芭芭拉享年只有29歲,在傳統的礦工制服上有29顆鈕扣,但其中有3顆鈕扣是不能扣上的。

IMG_0154.jpg

▲這個像是紀念碑的下方有個泉水出口,整個物件是在1956年由Clemens Holzmeister所設計(他也是薩爾斯堡節慶大廳(Festspielhaus)的設計者),但根據旁邊的導覽介紹,這個泉裡夾雜的鹽分,可能來自於7000年前。

IMG_0157.jpg

▲根據這個導覽上的文字記載,再往前300公尺左右就可抵達一個巨大的史前墓地,年代大約是西元前八世紀到西元前四世紀,而這片墓地顯現出當時哈爾施塔特已是一個健全的聚落,並有著廣泛的貿易關係,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鹽礦業的基礎上;從亡者骨骸中的物理跡象推測,那是一個礦工的墓地。

DSC04746.jpg

▲雨雖然已不再下,但雲氣仍重

大約步行了10分鐘左右就來到了整個參觀的起點處,進到裡面後,發現好多人早已換好裝,但似乎尚未達到他們一個梯次所需的人數,櫃台的小姐問我們要不要參加這一梯次的導覽,我們當然是同意並馬上換裝參加啊!

IMG_9995.jpg

▲整個鹽世界的礦區參觀圖

IMG_0002.jpg

▲穿上他們的礦工裝感覺比較像郵差耶!

DSC04749.jpg

大家都著好裝後,一位導覽人員領著大家往戶外走,因為礦坑入口並不在此。

IMG_0010.jpg

▲登上這條廊梯就能到達礦坑入口

DSC04751.jpg

▲礦坑入口

首先她用德語、然後再用英語介紹了礦坑和此次的導覽行程,然後,大家就像下圖一樣,排成一列、魚貫入內了。

IMG_0017.jpg

3291.jpg

▲隨著愈來愈深入礦坑,道路變窄不說,兩旁的木架也充分展現其歷史痕跡

IMG_0023.jpg

穿過冗長的隧道後,通過上圖的這個小門,就來到第一個停留點;裡面有一些礦工用的工具,但都算不上是特殊的工具,比較令我們有興趣的是第一個滑梯出現了;由於鹽坑內的高度落差頗大,所以,木滑梯成為以前的工人們快速抵達下層礦區的"快速通道",而在這座鹽坑內共有兩座這樣的滑梯,尤以第二座滑梯最為刺激,這也是沿礦坑內最熱門、最有趣的賣點。

IMG_0029.jpg

▲礦工用的工具

DSC04756.jpg

▲滑下這座滑梯後,就可抵達第一個參觀導覽點-水晶室(Crystal Chamber)

IMG_0031.jpg

▲木滑梯的底端

大家依序溜下木滑梯後,就來到了一個較寬廣的空間,這裡是被稱為Edlersberg的廢棄儲鹽室,不過,天花板的高度卻讓人有強烈的壓迫感,大家圍著下圖的大型鹽結晶體,聽著導覽人員的介紹。

IMG_0039.jpg

▲這樣的感覺像不像某個神祕的團體在舉行儀式啊!

IMG_0041.jpg

▲中間較大的展示洞應該是用地層剖面來顯示岩鹽的所在,而旁邊為數眾多的方形展示格裡是像水晶般的鹽

DSC04768.jpg

▲▼這算是個小型劇場,上面的圓盤中央會播放出介紹影片

IMG_0048.jpg

在中古世紀之前,這裡的鹽都是以礦石的形式被開採,後來漸漸使用另一種方式來取鹽,就是將淡水引入富含鹽礦的山中,水會將鹽溶解而成為鹵水,然後再將鹵水引出,進行後續的處理,鹽礦直到現在仍在開採,1595年,建立了一條從哈爾施塔特到Ebensee、長40公里的鹵水管道,它被稱為「世界最古老的管道」,是由13,000根挖空的樹幹構成,鹵水被輸送到Ebensee工廠來製鹽,而這裡出產的鹽大部分為出口用的工業用鹽。

3295.jpg

IMG_0052.jpg

▲載運礦石的小台車

離開剛才的水晶室後,繼續朝下一個地點前進,沿途都是和地質年代有關的介紹。

IMG_0054.jpg

IMG_0057.jpg

▲▼藉著這些在地球上出現過的生物和標示的年代,就像是在上地球的生物演進史一般

IMG_0063.jpg

IMG_0065.jpg

3298.jpg

▲中間的半圓球體又是另一個螢幕,藉由投影機來播放岩鹽形成的相關介紹

IMG_0075.jpg

▲穿過這個門後,是一段向下的階梯,稱為Sounding stair(響梯)

IMG_0079.jpg

步下響梯的當時並不知道它的名稱,現在回想起來,也忘了當初是否有甚麼特別的聲響,希望有哪位網友下次有機會去走的時候,能告訴我一下;抵達下一層後,這個礦坑最長的滑梯出現了,稍微用眼睛目測了一下,發現長度大約是第一個滑梯長度的兩倍多,那種速度的刺激感應該是很過癮的。

IMG_0087.jpg

▲這麼長的溜滑梯,看到也不禁想嘗試一下

IMG_0089.jpg

▲如果遇到心臟不好的,旁邊也是有樓梯讓你慢慢走下去啦!

IMG_0093.jpg

▲這座長達64m的Mega-slide是歐洲最長的木造溜滑梯,它比剛才的第一座長,但坡度比較平緩,就像現在很多遊樂設施一樣,底端有測速裝置及照相設備,有趣的是會把一天中的最快速和最慢速給顯示出來,因為我們是今天的第一梯次,最快速度是由導覽人員所創下的,而上面這張就是本梯次最慢的紀錄

溜下滑梯後,就來到地底鹽湖,不過由於這裡是搭配雷射燈光秀,所以,很難好好地一窺整個地底湖全貌,下面的照片各位就看看吧!

IMG_0104.jpg

IMG_0107.jpg

離開地底鹽湖後,就到了另一個導覽點,在那裡也是用影片介紹現在鹽礦的開採方式。

IMG_0112.jpg

▲最後要出礦坑時,就是搭乘像這樣的台車離開

IMG_0117.jpg

▲這位仁兄據說是第一個發現千年前礦工遺骸的人,現場會由這個機器老兄及播放錄製好的聲音檔,整個就像是他實地在為你解說一樣

IMG_0120.jpg

▲模擬早期人類挖礦的樣貌

DSC04790.jpg

▲中間這位黑上衣、白長褲的女士,就是本梯次的導覽人員

IMG_0123.jpg

▲大家坐在長長的台車上,準備離開礦坑了

3311.jpg

IMG_0130.jpg

▲台車的終點站

IMG_0133.jpg

▲▼出了礦坑後,從旁邊的廊梯往上爬,再度回到一開始換裝的地方,將礦工服還給工作人員並領回自己寄放的包包後,整個大約80分鐘的鹽礦坑參觀行程在此告終

IMG_0136.jpg

裡面的紀念品店,販賣各種岩鹽製品,同時也販賣剛才溜下長滑梯時每個人的照片,買了一張女兒溜下滑梯的相片和一些鹽製肥皂當伴手禮,我們便離開,慢慢往纜車站移動,準備到哈爾斯塔特鎮上去找午餐。

IMG_0139.jpg

▲後來在奧地利其他城市的超市裡也看到相同的產品,不過價錢也只比這裡便宜一些而已

DSC04791.jpg

IMG_0142.jpg

▲這個位於出口的蠟人像還真是栩栩如生呢!

DSC04798.jpg

此時雨雖然停了,但仍不見太陽露臉,也只能先下山到哈爾斯塔特鎮上再說了。

3318.jpg

▲我們剛才所搭乘出礦坑的台車,就從這棟房舍內穿出,旁邊的木搭棚架就是上面介紹過的台車終點

DSC04809.jpg

▲走回纜車站的路上,看到放牧的羊群

3323.jpg

▲來時沒有走到橋的彼端,趁回去前,再走到那邊去看看

3330.jpg

▲橋上又是個取景的好地方

IMG_0160.jpg

▲從橋上再拍奧伯特勞恩(左下邊白色建物是建於1986年、擴建於2008年的Schloss Grub,目前為私人所有)

走過橋後,在餐廳下方有條小路可以到達一個觀景平台,從那裡可以俯瞰幾乎整個哈爾斯塔特湖區,那當然是要多待一會兒囉!

IMG_0172.jpg

▲下方的城鎮就是哈爾斯塔特

IMG_0175.jpg

IMG_0178.jpg

▲整個哈爾斯塔特最熱鬧的城區一目了然

IMG_0181.jpg

▲再拍Schloss Grub

DSC04852.jpg

大家在這邊拍了好一段時間後,腹中的飢餓感開始更加明顯,只能不捨地先下山找食物了。

3370.jpg

▲纜車站旁的銅版雕塑

IMG_0193.jpg

IMG_0199.jpg

走到今早下車處已大約是12:50p.m左右,此時的天色已較早上好了許多,偶爾還可看見陽光,大家的相機又開始狂拍了。

DSC04866.jpg

3382.jpg

順著湖邊走,天氣愈來愈好,大家邊走邊拍,想多留下一些美好的身影。

DSC04885.jpg

▲趁陽光露臉,趕緊拍照

IMG_0232.jpg

IMG_0241.jpg

▲這些面湖的房舍錯落有致

IMG_0244.jpg

▲想趁天氣好拍攝哈修塔特城鎮及倒影,無奈清波凌凌,始終拍不出清楚的倒影

IMG_0247.jpg

IMG_0250.jpg

▲從右邊那對老夫婦的方向走進去,就是進入哈爾斯塔特最主要的道路-Seestraße

IMG_0256.jpg

▲Seestraße

IMG_0259.jpg

P1010279.jpg

▲這扇窗戶可愛吧!

DSC04899.jpg

▲這裡的房子因為是順著山坡地而建,下層都是石造基座,上層再以木材搭建

IMG_0280.jpg

▲看墓誌上的年份分別是"1914-1918"及"1939-1945",這應該是紀念在兩次世界大戰發生時喪生的當地居民

IMG_0298.jpg

▲走到這家餐廳時,再也受不了香味的誘惑及肚子的抗議,而餐廳前方位於湖畔的雅座,就成了我們用餐的首選之地了

IMG_0289.jpg

▲前菜才剛上來,你看我們家兩個女人已經刀叉上手、迫不及待了嗎?

IMG_0292.jpg

▲我們家的主菜(來到湖區我們家必點一道魚料理)

3445.jpg

▲友人點的鱒魚料理

IMG_0295.jpg

▲餐後甜點

3437.jpg

▲在這個湖畔的座位區裡,有個小平台延伸到湖面上,在此欣賞湖景也很舒服

3441.jpg

▲天空中的雲雖然還是不少,但藍天已逐漸顯露,想必天象會愈來愈好

總算填飽五臟廟,享受了這頓湖畔大餐,大家覺得坐在此地真是太舒服、太享受了,但這個美麗的小鎮實在值得多花點時間晃晃,大家只好起身繼續來探索它了。

IMG_0301.jpg

▲剛才我們就坐在那棟木搭的屋子裡用餐

IMG_0309.jpg

IMG_0310.jpg

IMG_0313.jpg

▲右邊米黃色外牆的建物是哈爾斯塔特博物館,而前方這扇名為歷史之門的地方,是該博物館正在進行的一個關於哈爾斯塔特的展覽,內容是介紹從新石器時代到現在,哈爾斯塔特的歷史發展、民俗主題、工作和工藝,對於上奧地利州的自然棲息地、新教信仰對哈爾斯塔特社區發展的重要性也有詳細的描述。

IMG_0318.jpg

▲這座泉的泉水傳說是經過上帝加持過的水,在黑死病大流行時,鎮上的人都喝此泉流出來的水

IMG_0322.jpg

DSC04924.jpg

3457.jpg

▲從Wolfengasse拍福音教會(Evangelische Pfarrkirche)

IMG_0331.jpg

IMG_0334.jpg

▲市集廣場(Marktplatz)

走到這兒,有些人本想往回走到市集廣場,然後轉向上面的小路,但在之前爬文時,就有網友PO出的照片讓我佩服不已,他是從哈爾斯塔特市集碼頭這一處的附近拍,雖然他建議大家要一早從這個位置拍(因為有陽光時,哈爾斯塔特在早上是迎光面,拍起來特別美),可今早的天氣實在無法拍出那麼美的效果,但走過去看看也是不錯的,於是決定順著Gosaumühlstraße走,走到腦海裡那位網友拍攝的位置。

IMG_0340.jpg

IMG_0346.jpg

DSC04934.jpg

▲友人從上圖餐廳戶外座位區的平台所拍的湖景

走到Gosaumühlstraße最後能取景的路段,發現陽光照射過來的角度,似乎無法拍出那種感覺,下面的照片就是常見的哈爾斯塔特明信片取景的位置,各位參考囉!拍完照後,決定先走回市集廣場,再決定後面的行程。

IMG_0361.jpg

走到Landungsplatz時,老婆發現一條通往上面的階梯,於是改變參觀方向,轉而爬上階梯,參觀上面的鎮區。

IMG_0367.jpg

▲能面對這樣的美景、長眠於此,福氣不淺啊!

IMG_0373.jpg

▲每個墓塚上的草花都很漂亮,看來都有特別的照顧

IMG_0378.jpg

▲有注意到一位先生正走上來嗎?我們就是從那上來的

IMG_0382.jpg

▲哈爾斯塔特納骨堂(Das Beinhaus von Hallstatt)入口-這間納骨堂北側的墓地裡有許多16世紀的骨灰罐,由於哈爾斯塔特是在陡峭的山勢中發展的城鎮,在有限的空間下並無大面積的土地可供為墓園之用,且根據當地的墓地法規,並沒有所謂的家族墓地,因此,他們習慣將已下葬十年左右的屍骨燒成骨灰,但為了記錄家族成員,他們特別將頭骨留下並在其上繪畫和標記,而頭骨上的繪畫儼然發展成為一種特別的藝術,他們將頭骨先漂白,然後再在上面標記及作畫,頭骨的前面通常會記載這個人的名字及生歿日期,繪著環繞暗色的橡樹葉、夾竹桃或常春藤花圈,額頭中間則繪有黑色十字架,而這種在頭骨上繪畫的行為,在19世紀最為盛行,因此,裡面的頭骨上大多是在1780~1900年間;在這個納骨堂的後面有個12世紀的聖邁克爾教堂(Michaelskapelle),在一樓處的內部共有610個堆疊整齊的頭骨,因此,這裡是全歐洲最大的頭骨收藏所;為了怕破壞小朋友對這個美麗天堂的印象,就沒進去參觀了

IMG_0385.jpg

▲真的是怎麼拍都美的地方

IMG_0388.jpg

▲這是2008年舉辦省展覽會時,由當地的學生所設計的泥板畫

IMG_0391.jpg

▲順著這條廊梯拾級而上可以到停車場,那裡的視野也很不錯

IMG_0394.jpg

▲從廊梯上拍

1.jpg

▲從停車場拍(接的不好,請多包涵)

IMG_0407.jpg

▲這道瀑布之前走在Wolfengasse時,遠遠就可看見,如今只是走上來更近距離的觀賞它

在停車場這裡拍的差不多,決定再走回熱鬧的市集廣場。

DSC04969.jpg

IMG_0425.jpg

▲這間Gasthof Zauner是鎮上最有名氣的鱒魚餐廳,因哈爾斯塔特湖盛產鱒魚和梭魚,這裡大多數的餐館都有新鮮的烤魚,到此一遊時,不妨進去品嚐一下

IMG_0427.jpg

▲Gasthof Zauner在櫥窗上的菜單,中間下面這個供6-10人用的海陸總匯拼盤,看了就讓人直流口水

IMG_0349.jpg

▲回到市集廣場時,發現人潮比剛才還多

IMG_0352.jpg

▲從Landungsplatz拍聖母升天教區教堂(Pfarrkirche Mariä Himmelfahrt)-屬羅馬天主教、薩爾茨卡默古特(Salzkammergut)地區的教區教堂,這個地區第一座的天主教教堂建於1150年,在1320年時,當時的輔助主教Hermann von Passau興建了更大的羅馬式教堂,但原教堂的塔樓仍被保留;1505年時,在陡峭的懸崖上完成了現今這座晚期哥德式(spätgotische)的聖母升天教區教堂;1750年的一場大火後,在修復時,將羅馬式的塔頂賦予了巴洛克式的頭盔;內部為廳堂式的結構,在鞍型屋頂下,沒有像大教堂一般有著天窗,裡面兩堂式的聖母祭壇和晚期哥德式的四翼聯幅祭壇畫都是上奧地利州極重要的歷史和文化資產。

晃一晃後,覺得陽光有些太強,此時就先到福音教堂裡避一下。

DSC04936.jpg

DSC04937.jpg

▲福音教堂內部

DSC04939.jpg

▲Landungsplatz此時儼然是個小型停車場,這個非假日還能湧進這麼多人潮,可見這個小鎮的熱門程度

IMG_0436.jpg

▲走回哈爾斯塔特博物館時,才注意到這面牆上結了這麼多顏色的細繩

IMG_0445.jpg

▲每個人都是一直在留存這個美麗小鎮的倩影

IMG_0452.jpg

▲走在這條Seestraße上,完全不需擔心車來車往,非常輕鬆

DSC04992.jpg

DSC04996.jpg

▲不少人租借船隻,盡情地在湖面上徜徉

由於之前就先設定搭乘16:39p.m的公車返回奧伯特勞恩,雖然最晚的公車車班是19:03p.m,但這中間無任何公車車班,因此大家決定早些返回奧伯特勞恩,也可像昨天一樣到超市購買食材、自行開伙,畢竟,我們也在這個美麗的小鎮已待上七個鐘頭了;回程的公車會經過一個叫做達赫斯坦薩爾茨卡默古特(Dachstein Salzkammergut)旅遊區,這個旅遊區是一個集教育、科學、文化於一體的多功能旅遊區,非常適合大人小孩前往的地方,有三個洞穴(冰洞、猛瑪洞、地下泉洞)可供探索、三段纜車景色可供欣賞,其中最有名的五指觀景平台(5 fingers),可說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壯觀的觀景平台;上面也有健行步道,最高可達海拔2,203公尺的西摩尼小屋(Simonyhütte)看日出;它本來也是我們設定要去的地方,但是,時間永遠對我們這些路過的旅人是不足的,但我還是將查到的資料PO出來給各位,如果各位有機會來此多住宿一晚,不妨到此一遊喔!

DSC05002.jpg

▲通往達赫斯坦薩爾茨卡默古特的纜車

DSC05008.jpg

▲回程的公車因為會到奧伯特勞恩車站,且從這裡到超市比較順路,就在這裡下車了,牆壁上的海報就是在介紹達赫斯坦薩爾茨卡默古特旅遊區

DSC05007.jpg

▲奧伯特勞恩車站附近的一間小教堂

回到旅館天色也還算早,由於女士們都到超市去打點晚餐了,我便先行回到旅館;走到旅館門口,發現對面的操場人聲鼎沸、好不熱鬧,走近一看,原來是有一場足球賽事,雖然踢球的都是國小左右的小朋友,但該有的主審、線審一個不少,十足是一場正式賽事,索性就來好好地看場球賽,消磨這段等待晚餐前的時刻;看著這群孩子快樂地追逐、奔馳在藍天綠地下,彼此較量著腳下功夫,想創造出那破門入網的剎那,就不難理解歐洲人熱愛足球的程度,從小就有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也難怪歐洲國家一直是大型足球賽事的常勝軍了;隨著晚餐的準備就緒,老婆叫我過去用餐,雖未能看完這場比賽,但對我這個從未能身歷其境感受足球賽事的人而言,這場比賽中的小小球員所散發出的熱情和努力,也已在我心裡烙下深深的印記,此時只能先離開並在心中替這些小小球員說聲:「加油!」

我們家的住宿旅館:Jutel Obertraun(簡介:距離距離哈爾斯塔特湖岸約1.2公里,門前有公車站牌可前往哈爾斯塔特、達赫斯坦薩爾茨卡默古特旅遊區及奧伯特勞恩火車站,附早餐;四人房房價:€27/晚(不含城市稅€1.3/人))

友人的住宿旅館:Ferienwohnung Stricker(簡介:距離哈爾斯塔特湖岸约2公里;五人房房價:€70/晚(不含清潔費€25/次))

奧伯特勞恩-哈爾斯塔特公車一日票:€3.6/大人、€1.8/小孩

鹽世界門票(Family ticket):€50(2大1小(4-15歲),含上下山兩趟纜車及鹽礦坑參觀導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twell09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