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上午的旅遊重心擺在素有「瑞士藍色海岸上的珍珠」之稱的兩個可愛小鎮-葳薇(Vevey)和蒙投(Montreux)間遊覽,但在拜訪這兩個小鎮前,我們想先搭車前往參觀位於蒙投附近的西庸城堡(Châteu de Chillon)。

1502.jpg

▲洛桑中央車站大廳的壁鐘

西庸城堡【Châteu de Chillon】

搭乘8:01a.m的S1就可以直達最靠近西庸城堡的Veytaux-Chillon站,由此下車再步行一小段路即可抵達;它是瑞士最重要的古堡之一,早在羅馬時代便已矗立於此,11至13世紀時,西庸城堡擴大改建,成為今日壯闊的模樣,其後經歷了薩伏伊人(Savoy)和伯恩人(Bernese)的統治後,一直到1798年沃州革命(Vaudois Revolution)後,才正式成為公有財產;城堡地基位於300公尺深的日內瓦湖底,城堡底部依山勢修建,使其看來像是和山坡合而為一,又彷彿漂浮在水面上,雖然城堡給人一種浪漫的氛圍,附近景觀也好的沒話說,但最出名的地方卻是臨湖一側的陰暗地窖;這裡以往是囚禁犯人的監獄,在不見天日的大牢裡,共有200多名囚犯在此終老,其中最有名的囚犯便是16世紀時,支持沃州從薩伏伊人統治下獨立,而被囚禁在此的伯尼瓦神父(Banivard),他曾被鐵鍊綁在第5根柱子上長達4年之久;西元1816年,英國詩人拜倫(Lord Byron)來到此地參觀,有感於這段歷史,因而創作出«西庸的囚徒»(the Prisoner of Chillon)這首不朽的詩篇,如今在地牢的第3根柱子上,還可清楚地看到他當年到此一遊的親筆簽名,成為城堡中最多遊客圍觀的部分;逛完地窖,可順著指標依序參觀城堡主樓的各個廳堂,這裡許多房間都復原成伯恩人統治時期的樣貌;從城牆頂部的巡廊上,可一睹城內的規畫格局,而高聳的主塔則是城堡視野最好的地方,從此處望向雷蒙湖及阿爾卑斯山,景色非常優美。

DSC02784.jpg

▲▼從Veytaux-Chillon站上方的步道拍雷蒙湖

DSC02786.jpg

IMG_4508.jpg

▲開放時間明白而清楚地顯現,但現在已是8:45a.m左右,再等一下就好了

1511.jpg  

DSC02794.jpg

▲橋上的小木屋就是售票亭

DSC02800.jpg  

▲我們已經算是早到的遊客了,沒想到旅行團的遊覽車也這麼早就到了

DSC02801.jpg

▲我們所帶來的騷動絲毫不影響湖區靜謐的氛圍

九點一到,我們先向售票人員出示SwissPass,對方問過我們的人數後,就讓我們進入了;由於城堡內的路線錯綜複雜,下面的照片就完全依照本人自由意志來隨意參觀了,但首要目標是趁人不多時,趕緊去找詩人拜倫的親筆簽名。

IMG_4529.jpg

▲第一中庭(圖中兩位男士旁的屋簷是通往地下一層的通道,詩人拜倫的簽名就在那裡)

IMG_4535.jpg

IMG_4539.jpg

▲一進入這下層空間,映入眼簾的便是這成堆的木桶,不知道這是西庸城堡的另一項收入來源還是還原當時的情境呢?

IMG_4550.jpg   

▲從旁邊的窗戶向下看,發現湖水其實距離這一層的地面僅這一點點的距離

IMG_4543.jpg

▲雖然是下層空間,但這片長廊面湖的那一面有著窗,光線照射進來再搭配原有的燈光照射,變成就這幅景象

IMG_4554.jpg  

▲穿過剛才的長廊繼續向前走,就來到這間刑求室,旁邊的刑具或許粗糙,但當時如果在此受刑,相信滋味並不好受(不知道這是不是當初伯尼瓦神父被囚的地方)

IMG_4568.jpg

▲詩人拜倫的親簽(這根柱子非常特別)

IMG_4581.jpg

地下一層另有一個以投影機投射黑影人像在牆面上的放映空間,放映的內容是當年囚犯在此的情景;而地下一層由於是城堡的基礎結構,很多地方因碰到巨岩而從旁邊開鑿,有些通道非常窄小,得低頭穿過或手腳並用,建議各位人少的時候來走,但真得很有在探險的感覺;逛得差不多,就想開始挑戰爬上最高的主塔,因為從那裡可是俯瞰周遭的最佳觀景點。 

IMG_4595.jpg

▲從語音導覽第12號處出來看到的一個飲泉,走到這,又回到第一中庭內

DSC02809.jpg  

▲剛才的飲泉就從右邊的石階上去,但穿過正前方的石門即可進入第二中庭

IMG_4598.jpg

▲進入石門前,旁邊有通道到右邊的綠地庭園,裡面平平無奇,但有個跨得過的小門卻關上,有點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味道

IMG_4601.jpg  

▲剛才在第一中庭其實就有看到一台,但穿過剛才的石門後,才想起剛才好像沒拍照,就順手拍了這張

IMG_4604.jpg

▲第三中庭(穿過正前方的石門可進入第四中庭,右邊有個隔柵座的門,起先以為是封閉不可進入的,只好進入後面的展覽室,想嘗試是否有樓梯可通往上面的簷廊,進而通向主塔,後來從主塔下來時便從這個門出來,只能說原來通往主塔的捷徑就真的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

IMG_4619.jpg 

進入展覽廳後,就有不同的各種展覽空間,大多為這種城堡建築中常見的宴會廳、寢室、書房等,且內部的裝飾稱不上富麗堂皇,只能說原貌呈現的古樸風味,就讓大家自己去細細品嘗吧!

DSC02812.jpg

▲會議廳

DSC02822.jpg  

▲這張床的長度應該有點偏短了吧!難道當初的人身型真這麼短小啊?!

逛完一樓的展覽室,外面就有樓梯可通上二樓。

DSC02823.jpg

▲二樓的展覽室

DSC02824.jpg  

▲這個窗邊的"座位區",還蠻有味道的

IMG_4631.jpg  

DSC02828.jpg

▲有些展覽廳可見到這種觸控式解說機(有中文介面喔!)

DSC02829.jpg  

IMG_4634.jpg

IMG_4638.jpg  

▲當時的浴桶

1539.jpg

▲各位猜得出這個空間是做什麼用的嗎?(請看下圖分解)

P1000963.jpg

▲答案揭曉,上面的空間就是當時的廁所,中間的洞就是排出的孔洞,而圖裡所畫的還算是文明,下面還有個便桶接著排泄物,實際走進去看,洞的下面直接就通到雷蒙湖面,這種"毀屎滅跡"的方法真的是有夠便利啊!

P1000961.jpg

▲這個圖更有趣,婦女直接把便桶內的排泄物往窗外的街道上倒,真不知是真實反映當時的狀況呢,還是在諷刺有錢有身分的人在艷陽天下撐傘的行為呢?!

1540.jpg  

▲這個上半部表面鑲以釉彩磁磚的東西,是當時冬天的暖氣來源

IMG_4649.jpg

IMG_4660.jpg  

▲插著瑞士國旗的地方就是最高的主塔

IMG_4661.jpg

▲這個位在二樓的露臺地板顏色和周遭有夠不搭,看起來像是為了防漏水所做的工程

IMG_4667.jpg  

▲這麼古老的城堡內竟出現這麼有現代設計感的門,但又不顯得突兀,真是佩服設計者的巧思

IMG_4689.jpg

▲城堡模型及歷史展示室

IMG_4694.jpg  

▲看完一堆的廳房廁室,終於轉出來到了簷廊

IMG_4697.jpg

▲身高稍微高一點的人,走這一段可得把頭低一點啊!

IMG_4700.jpg  

▲一間戰具展示室

IMG_4705.jpg

▲這兩門大砲,砲口口徑不大,但想當年應是殺傷力極強、防衛城堡最有力的武器吧!

IMG_4715.jpg  

▲要上主塔真不簡單,剛才看到主塔是在城堡的西北方位,現在這裡是城堡的東南方位,走了大半圈,主塔還是離我有段距離

IMG_4724.jpg

▲這裡是城堡的西南方位,我又走了四分之一圈,下面是第一中庭,感覺上像是在走蝸牛殼般的旋轉路線,一層一層的往上繞,真的是OMG

IMG_4730.jpg  

▲終於走到上一張圖中所看到的簷廊了(注意到旁邊柱上藍底白色人頭的圖案嗎?那是個禁聲標示,但為什麼此處要有這個標示呢?)

IMG_4733.jpg

▲我猜太多人對著下面的第一中庭大呼小叫,才會有這個禁聲標示吧!

IMG_4736.jpg  

▲穿過這個長廊就可進到主塔的內部

IMG_4740.jpg

▲終於進到主塔的內部,但要到塔頂還有一段漫長的階梯要爬

IMG_4742.jpg  

▲從主塔內部拍第三中庭

IMG_4748.jpg

▲從主塔內部拍城堡東方(靠岸邊那面)的長廊

IMG_4751.jpg

▲▼主塔內的第一個展示廳-武器展示廳

IMG_4756.jpg  

IMG_4761.jpg

▲要上主塔頂得爬幾座這樣的木階梯

IMG_4763.jpg

▲爬上上一張圖的木梯後,就可看見這"軍容壯盛且為數不少"的守城部隊

IMG_4769.jpg

▲繞過守城部隊終於可以直攻塔頂了

IMG_4772.jpg

▲還有中間這一層?!

IMG_4786.jpg

▲終於讓我攻上了主塔頂

IMG_4775.jpg

▲從主塔頂北面的窗口往外拍

IMG_4778.jpg

▲從主塔頂西面的窗口往外拍

IMG_4781.jpg  

▲從主塔頂南面的窗口往下拍

DSC02868.jpg

▲想必矗立在那的鷗鳥,覺得自己的視野更好吧!

DSC02879.jpg  

▲▼應老婆大人及友人要求,為證明攻上主塔頂,特此留影存證

1578.jpg  

1573.jpg  

▲此時大約是10:00a.m左右,停靠的遊覽車愈來愈多,可想見待會兒遊客塞滿城堡內的景象

想到待會兒這裡就會有一堆人時,上下剛才的木樓梯必定不便,趁現在人少,只能先下樓了;而下去時,就從剛才介紹過的第三中庭出口出來,本以為那道木格柵門是單向開啟,沒想到是雙向都可開啟,只能說今天早上的運動量真是足夠啊!

來到第三中庭後,就把剛才上二樓時,為了想先攻上主塔頂,而捨棄旁邊有一間展示當時家俱器物的展示廳,利用這個空檔再進去看看了。

IMG_4814.jpg

▲▼家俱器物的展示廳

IMG_4820.jpg  

P1000970.jpg

P1000972.jpg  

一大堆的木櫃、木箱,雖都是古董,但看起來樣式沒啥變化,還挺無趣的,就再走回一樓去看看有什麼剛才錯過的部分。

IMG_4836.jpg

▲▼看起來這應該是城堡以前的廚房

IMG_4838.jpg  

P1000978.jpg  

▲這看起來應該是吸引兒童在賣的城堡組合遊戲的成品模型,用瓦楞紙做起來再配上豐富的色彩,吸睛("金")能力百分百

IMG_4853.jpg

▲第一中庭的遊客服務中心內就有整個西庸城堡的模型

IMG_4850.jpg

▲西庸城堡的城門

剛才在主塔頂樓看見的遊覽車,果不其然載來了參觀城堡的遊客,坐在第一中庭等待大家集合時,忽聞熟悉的口音,本以為都是大陸團,沒想到在這裡也遇到來自台灣的旅行團,雖然他們的行程已近尾聲,但在這個異鄉能相遇,也算有緣啦!

IMG_4856.jpg  

▲補拍進來時木橋上的售票亭,只有兩個小小的窗口,但外國人就這點讓我佩服,後面等的人完全不會有騷動不耐的情緒,每個人就默默地等待輪到自己的時刻

慢步走回Veytaux-Chillon站,想搭火車回到蒙投市區,沒想到一看火車班表,回蒙投的列車10分鐘前已經離開,下一班列車要等大約50分鐘,想想剛來的時候,似乎有看到公車在行駛,與其在此枯等50分鐘,乾脆走去看看公車的時刻表,反正這裡離蒙投其實大約步行半個鐘頭的距離,最糟的狀況是用走的回蒙投也比再等50分鐘值得,且這一路沿著雷蒙湖岸走,應該是一件非常舒服的事;來到公車站Veytaux, gare,看了一下時刻表,真幸運,每10分鐘就有一班車到蒙投,但實在不知蒙投市中心是哪站、該在哪裡下車,看了站牌名稱只認識"Montreux, casino",賭場總不會設在離市區太偏遠的地方吧?反正以目前的情況而言,方向對但下錯站也比走過去好,就靜待公車的來到囉!

蒙投【Montreux】

短短6分鐘的車程就抵達了Montreux, casino站,一下車就往湖邊的方向走過去,因為來這個小鎮最重要的是去找到弗萊迪像(Statue de Freddie Mercury),誰是弗萊迪呢?相信每當國際體壇有大事時,現場幾乎都會響起一首名為「We are the Champions」的歌曲,它是70年代搖滾天團Queen的代表作之一,而弗萊迪正是Queen的傳奇主唱和鋼琴手;他第一次來到蒙投是在1978年,當時他們來到這座瑞士的「爵士之城」,並錄製«Jazz»這張專輯,他立刻愛上這裡的山水風景,並買下一層能欣賞湖景的公寓,他曾說:「如果你要在心靈上獲得真正的寧靜,就一定要去蒙投。」他在1991年病逝前在蒙投錄的最後一張專輯«Made in Heaven»,專輯於1995年正式發行,而封面用的便是一尊弗萊迪像望向雷蒙湖的背影。

IMG_4864.jpg

▲這間位於蒙投的面向雷蒙湖的獨棟洋房,本來是我預定在這趟旅行中的住所,但在各方面的權衡取捨下,選擇了現在洛桑的飯店,但還是希望下次能有機會來這裡住上一晚,享受在陽台上一邊看著湖景、一邊吃早餐的優閒時光

1614.jpg

▲▼這個凸出於岸邊的平台,是個能飽覽湖景的絕佳地點

1615.jpg  

IMG_4874.jpg

▲▼弗萊迪像

IMG_4882.jpg  

IMG_4883.jpg

▲剛才沒注意看,原來這裡還可以自由垂釣啊!

IMG_4889.jpg  

▲湖畔的裝置藝術

IMG_4898.jpg  

▲一路走來,湖畔邊像這樣的公園綠地不斷,這樣的空間真的讓人很輕易地放鬆

DSC02915.jpg

▲這隻像是鴕鳥的裝置藝術看起來真的不怎麼樣

DSC02919.jpg

▲不愧是爵士之城,佈景主題都和爵士樂脫不了關係

走到附近覺得這個小鎮大概也就是如此了,大家便決定前往下一個小鎮-葳薇。

IMG_4907.jpg  

▲因為蒙投火車站在後面的山坡上,設有這樣的電扶梯可用,真是貼心啊!

葳薇【Vevey】

根據旅遊書上所說,在蒙投和葳薇這一帶地區,自古以來,就已有許多文人墨客造訪,常因受到雷蒙湖畔的美景感染而有所啟發,留下許多著名的詩篇與小說,因此,來這裡最有趣的就是尋找「會說話的長椅」,在這一帶常會看見一些貼著綠色標籤的長椅,這些長椅上有著標示英文、德文、法文等語言的按鈕,按下按鈕後,就會有一位曾經造訪過雷蒙湖的名人向你講述一段故事、朗誦一段詩文,或是引述文學作品中的名句;這裡約有廿幾張這種長椅,每一張長椅都代表一位不同的人物,有可能是杜斯妥也夫斯基、雨果、卓別林、安徒生、海明威、拜倫、托爾斯泰、盧梭‧‧‧等,但我們剛剛走在蒙投的湖畔,卻什麼也沒發現,只能期待來到葳薇能找到那幾張"特別"的椅子了;抵達葳薇剛好是中午12點整左右,一出火車站,看到右前方空曠的圓環及廣場,想說那裡應該沒什麼地方可以找吃的,但視線一直向該方向沿伸,發現一家超大的賣場矗立在那裡,二話不說,進去吹吹冷氣順便找吃的,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IMG_4934.jpg

▲它把那麼有名的連鎖速食店的Mark擺在第一個位置,讓我們想不發現它都難啊!

IMG_4913.jpg

▲在瑞士,除了Coop和Migros這兩間常見的連鎖超市,這個Manor Food是我極力推薦的好地方,裡面的熟食和輕食種類多,價格也算公道,一進門就有超多的麵包可供選擇,對於我們這些背包客來說真的很方便

IMG_4919.jpg

IMG_4922.jpg

▲▼這裡的冷凍披薩可以代客烘烤且不收取任何費用,我和女兒挑了個Pizza,老婆則挑了下圖的米飯類熟食當作午餐

IMG_4928.jpg  

大家在這間大賣場裡,簡單的休憩一下並解決午餐後,便決定前往湖邊找尋卓別林像和會說話的長椅。

IMG_4937.jpg  

▲從大賣場前拍葳薇火車站前的圓環及廣場

一出賣場向左走,就是朝向雷蒙湖畔的方向,而這裡旁邊剛好有一條名為"La Veveyse"的小河流過,而葳薇的名稱極有可能是由此而來。

1628.jpg

▲走在通往雷蒙湖畔的路上,看到這棟還蠻有特色的建物,回來一查才知道,它是建於1909年的葳薇學院(Collège de la Veveyse)

1630.jpg  

IMG_4952.jpg  

▲La Veveyse河入雷蒙湖的河口

DSC02934.jpg  

▲湖畔邊享受日光浴的人還真不少呢!

IMG_4958.jpg  

▲▼這兩張圖看似無奇,但各位可曾注意到岸邊連個垃圾都沒有,台灣有水的區域什麼時候可以出現這種環境品質啊?!

1638.jpg  

DSC02935.jpg  

▲▼葳薇碼頭附近由愛德華‧馬塞爾‧山德士(d'Édouard-Marcel Sandoz)所做的"騎海馬之女"雕塑品

IMG_4968.jpg  

IMG_4971.jpg

▲葳薇碼頭旁的公園一景

IMG_4976.jpg  

▲葳薇碼頭一景

IMG_4979.jpg

▲位於大廣場(Grand-Place)上的糧倉(Grenette)-建於1808年,以18根來自義大利托斯卡納(Toscane)的黑色大理石柱所圍成的開放式大廳建物, 該大樓現有當地旅遊局所設的辦事處,並被瑞士列為國家和區域重要文化財產而受保護。

DSC02955.jpg

▲位於大廣場東南角邊的一個裝置藝術,下面的牌子寫著"Le Centurion",翻譯的意思是百夫長(一個羅馬軍團中的職業軍官稱謂),各位自己想像吧!

IMG_4985.jpg

▲街道上黃色的布條寫著"FESTIVAL DES ARTISTES DE RUE"、"24-25-26 AOÛT",只可惜我們早來了一個月,不然就有機會可以一睹這裡街頭藝術家的表演

IMG_4990.jpg  

▲位於Rue du Centre和Rue des Deux-Marchés交接處的噴泉

IMG_4991.jpg  

▲牆上整排的龍蝦讓我們覺得特別有趣

1660.jpg  

IMG_4995.jpg

▲▼剛看到時覺得很新奇,回來才發現這在台灣也有了

IMG_5001.jpg  

DSC02957.jpg

▲▼這個帆船圖像在不同的地方出現好幾次,不知道在當地是不是有甚麼特殊的意義?

DSC02972.jpg  

DSC02975.jpg  

▲這棟位於Rue du Lac上的建物,從這個角度看根本沒甚麼,就從這裡右轉到Rue de l'Hôtel-de-Ville,回來一查才知道,這棟建物後方的鐘塔、面對Rue d'Italie的這一面,有一幅整面牆的長髮美女頭像,真是功課沒做足以致無緣得見啊!

IMG_5012.jpg  

DSC02979.jpg

▲這個位於葳薇食物博物館(Alimentarium)前的大叉子,是2007年展覽時所設,走在這附近的湖畔邊,應該很難不看到它

1666.jpg

▲你看這根大叉子的吸睛功力,前面這位老兄站到連拐杖都彎了還不想走

IMG_5021.jpg  

▲什麼?原來這位老兄是..是..是默劇大師卓別林啊!這位一代默劇大師、傳奇喜劇泰斗-查理‧卓別林(Charles Chaplin),他運用幽默的手法來傳遞人性、利用諷刺來對抗不公,這樣的方式在當時麥卡錫主義猖獗的年代裡是無法相容的,因此,他成為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眼中釘;1952年,美國政府趁其返鄉之際,取消了他的入境資格,卓別林於是定居於葳薇,並且一住就是25年,直到他於1977年逝世為止;為了紀念這位葳薇最出名的移民,沃州政府不但在雷蒙湖畔矗立了這尊銅像,並將他的故居改建成博物館。

DSC02985.jpg

▲▼在這附近,我們也找到了第一張"會說話的長椅",主要以英、德、法三種語言為主,我們當下就想開始測試看看,沒想到沒有半點聲音出來,可能是壞掉了吧!

DSC02984.jpg

IMG_5027.jpg  

▲湖邊的礁石上,設置了很多像這樣的椅子,坐在上面感覺像是在享受著一塊屬於自己的"大自然"空間,那種完全放鬆的舒服感只能讓你自己來體驗了

在這裡晃了一個半鐘頭左右,想說時間也差不多了,可以接著來趟拉沃葡萄園之旅,預定的計畫是由葳薇火車站搭車到Grandvaux,在Grandvaux下車後,徒步步行至附近的最高點Aran,從此俯瞰拉沃葡萄園和雷蒙湖,想必別有一番風味,於是大家先由葳薇舊城區,走回到大廣場上的那棟"糧倉",旁邊剛好是公車站Vevey, Marché,正好有班公車停在那裡,其實從這裡順著Avenue Paul-Cérésole走,大約5分鐘便可回到火車站,但天氣實在有點熱,雖然坐車回去只有一站,但還是想有車坐為什麼不坐呢?回到車站後,趕緊查看車班表,發現這個時間點要到Grandvaux的車班都會先回洛桑,想想現在的天氣有點熱,要大家在大太陽下健行,似乎有點不太洽當,於是就選了個折衷的方案,來時是搭湖岸線的鐵路,回程時選搭經由Puidoux-Chexbres返回洛桑的山線鐵路,如此便一樣可以由高處飽覽拉沃葡萄園和雷蒙湖的美景,而且是在火車內坐著欣賞呢!

1677.jpg

▲這一帶的坡地上幾乎都是葡萄園,也有拉沃觀光列車可搭,喜歡品嘗葡萄酒的朋友,這裡也有酒莊可供參觀喔!

初探洛桑【Lausanne】

回到洛桑大約是14:35p.m左右,原本預計要搭14:30p.m前往朵儂勒班(Thonon-les-Bains),但因為搭乘山線鐵路的關係,剛好錯過這一班船,不過,每隔一個小時都有船班開往朵儂勒班,於是大家決定先前往洛桑市區走走,待會兒看狀況再決定要搭哪班船;為了怕錯過下一個船班,大家決定先到市中心的老城區去走走,於是就在Riponne-M. Béjart站下車,順便一提,洛桑捷運車廂內有個很好玩的機制,到了某個站會發出特別的聲音來提示,像是接近Lausanne-Flon站時,車上就會播放出水流聲,而接近Riponne-M. Béjart站時,則出現的是馬蹄踏地聲和馬嘶聲,如果這是為聽障者所設計的貼心服務,比起呆板的語音系統,這似乎有趣多了。

1684.jpg  

IMG_5048.jpg

▲往右邊的階梯上去通往Riponne-M. Béjart站,那棟白色建物是Musée Espace Arlaud

IMG_5042.jpg

▲這個站一出來,剛好是三條街道的交會處,這條位於出口右手邊、往上爬的街道是Rue Saint-Laurent

IMG_5045.jpg

▲上一張圖的Rue Saint-Laurent要往上爬,對我們來說暫時不考慮,所以我們選擇左邊人稍少的這條Rue de la Louve作為起點

IMG_5051.jpg  

IMG_5056.jpg

▲市政廳的後方,為市立圖書館所在

IMG_5057.jpg  

▲Rue de la Louve的終點就會碰上這條Rue Centrale,我們決定過馬路往右前方的Rue Pépinet繼續往上走

IMG_5060.jpg

▲Rue Pépinet的盡頭就是聖弗朗西斯廣場(Place St. François),老城區南邊的界線就大概到此,因此,我們決定由此折返,開始走回Riponne-M. Béjart站,圖中建物為洛桑郵政大樓。

IMG_5063.jpg  

▲聖弗朗西斯歸正教會(Église réformée Saint-François)-建於1258年,是在貝桑松(Besançon)的方濟各會為了轉移至洛桑所建的一座教堂;1368年時,一場火災將教堂的天花板與周圍的木製房舍燒毀,但隨即在當地知名人士的慷慨解囊下,教堂中殿上的天花板得以再建重現;在19世紀結束時,為了重建聖弗朗西斯廣場,有幾個想拆除教堂僅保留塔樓的聲音出現,但都遭到否決;1933年,為了擴建南面鄰接的街道,為防止倒塌的狀況發生,在南面的牆上增加了拱型支柱;目前已被瑞士列為國家和區域重要文化財產而受保護, 定期舉辦古典音樂會和樂器獨奏會。

IMG_5069.jpg

▲順著Rue Saint-François走,就可接到Rue du Pont,進而接到普洛廣場(Place de la Plaud),這樣就可回到Riponne-M. Béjart站,圖中所攝的是Rue Saint-François這一段路上的商家招牌

IMG_5075.jpg  

▲這條Rue Centrale算是市中心重要的幹道之一,但寬度也不過如此,可見這裡的車流量應該不多吧!

IMG_5078.jpg

▲位於普洛廣場上的市政廳(Hôtel de Ville)

IMG_5083.jpg  

▲這個水管出口是我看過最酷最炫的了

IMG_5087.jpg

▲普洛廣場上的正義女神噴泉,但奇怪的是右手居然沒有持劍,用Google Map看了看之前別人拍的照片,有的有持劍,有的也像我們一樣拍到沒持劍的樣貌,可能女神的劍不夠鋒利、需要維修了吧!

IMG_5098.jpg  

▲這頭白色的牛各位可看出甚麼蹊蹺嗎?如果牠是公牛造型,為何會有擠乳頭?如果是母牛,為何有公牛角?相信圖中的美女應該也跟我一樣納悶吧!

IMG_5100.jpg

▲以現在這個時段而言,捷運M2線的車班還算蠻頻繁的

其實洛桑與鄰近的日內瓦一樣,是許多著名的國際組織的總部所在地,例如國際奧委會等,因此,它也被稱為「奧林匹克首都」,而洛桑境內的洛桑管理學院亦是世界一流的著名學府與研究機構,此外,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更是瑞士兩所聯邦理工學院之一,但這樣一個有著獨特背景的城市,卻座落於瑞士釀酒區的中心地帶,在飄著酒香的地區辦公及研究學術,只能說這樣增進辦公效率或增長知識的方式還真特別啊!

朵儂勒班【Thonon-les-Bains】

當初在查詢雷蒙湖船班時,就發現這個法國小鎮是瑞法間船班往返非常頻繁的一個地點,又由於持有SwissPass的關係,搭乘船班往返於瑞法之間是不需再額外付費的,因此,這裡最初是作為在雷蒙湖區域下榻的考量地點之一,雖然最後還是選擇洛桑作為落腳之處,但還是對這個小鎮充滿濃濃的興趣;搭乘15:30p.m的船班前往法國的這個小鎮,大約在半小時內就可抵達朵儂勒班碼頭。

IMG_5102.jpg  

▲這艘往返的船班內部非常乾淨,深藍色的座椅就是二等區,左前方鵝黃色的座椅就是一等區

IMG_5116.jpg  

▲朵儂勒班碼頭

1687.jpg  

▲碼頭邊一樣停著滿滿的私人遊艇

IMG_5125.jpg  

▲碼頭邊這棟建物感覺像是售票亭,但透過玻璃向內看,似乎是已經處於閒置的狀態

由於朵儂勒班舊城區位於上面,距離碼頭還有一段路要走,於是我們決定搭乘纜車(Funiculaire)到上面去,因為經過前面的景點洗禮,此時再要步行上去,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1690.jpg  

▲右邊的斜坡道只是通往纜車車站所在的路面,真正要上到舊城區的斜坡還有得爬咧!

IMG_5128.jpg

▲碼頭端的纜車車站

IMG_5139.jpg  

▲纜車車廂沒有很多一般常見的座位,多是後面那種較高的"靠位"

IMG_5158.jpg  

▲從纜車站向下拍,這樣各位可以感受從碼頭到舊城區這一段的高低差有多大了嗎?

DSC02995.jpg  

▲這棟看起來古意濃濃的建物,稱為"Sonnaz城堡(Le château de Sonnaz)",遊客服務中心就在其中

IMG_5146.jpg

▲▼從遊客服務中心旁的觀景平台,是個可以俯瞰雷蒙湖的好地方   

IMG_5149.jpg

IMG_5153.jpg

▲▼舊城區端的纜車車站,一出站就是一個大公園

IMG_5161.jpg

第一次在書面資料提到朵儂勒班是在1270年,但它的歷史可追溯至羅馬帝國時期,據傳羅馬人為了建構城市,在此地附近的黑森林對日耳曼部族進行大屠殺;1266年時,皮埃爾‧薩伏依二世伯爵(Pierre II de Savoie)被授予特權統轄這個小村落;然而在當時,這裡因屬於薩伏依伯國,常常和位於南方由阿爾邦伯爵(Counts of Albon)統治下的多菲內(Dauphiné)發生戰爭,而這樣的情形直到1343年才停止,這裡也逐漸成為許多外來移民(包括義大利、德國‧‧‧等)最愛的住宅區,位於舊城區北邊的Château de Ripaille,原本是個要塞與監獄,後來於1410年改建為私人住所,一些薩伏依伯國的政府官員,也開始以城堡周圍作為興建私人豪宅之處;1416年,薩伏依王室被提升為羅馬帝國的公爵,進而成立了薩伏依公國(Duchy of Savoy,1416~1713年間曾經存在於西歐的獨立公國),而這位第一代的薩伏依公爵阿梅迪奧八世(Amédée VIII de Savoie)收購了現今的博瓦隆區(Vallon),並在此大興土木建設,進而帶動了朵儂勒班的發展,如工廠、磚窯、集會場所及自來水供應等設施的設置;15世紀末時設有法院,但法院對當時人民是否為異教徒及女巫的證明方式,其作法讓當地居民不斷地抗議並感覺受到迫害,1475年時,有不少的人民移居或逃向日內瓦;1536年,伯恩軍隊佔領此地並統治,直到1564年10月30日簽訂洛桑條約(Traité de Lausanne)時,伯恩軍隊才放棄它並將之移交給薩伏依公爵,而到1569年的朵儂條約中,才又把附近的Évian、Saint-Jean d’Aulps等地歸還給薩伏依公國;如今,這個隸屬於法國上薩瓦省(Haute-Savoie)的一個小市鎮,應該也是個有著濃濃古味的浪漫法國小鎮吧!朝向纜車站左前方的Grande Rue走過去,就是舊城區中最熱鬧的地帶。

IMG_5164.jpg

▲這台藤編的偉士牌機車,看起來真的很有fu

DSC03002.jpg  

▲聖伊波利特教堂(Eglise St. Hippolyte)

此時雖已是下午四點半左右,但太陽依舊散發無比的熱力,只好暫時先到教堂內"避暑",順便拍些照片以示到此一遊囉!

IMG_5173.jpg

IMG_5180.jpg  

IMG_5185.jpg

IMG_5206.jpg  

DSC03005.jpg  

在教堂內停留了大約十來分鐘,大家還是決定出來街區走走,這裡的老街區和去過的幾個德國小鎮感覺很像,只不過這裡的語言隔閡對我們來說真的很大。

IMG_5209.jpg  

DSC03010.jpg  

▲▼法式甜點還是讓人看了會垂涎三尺啊!

IMG_5224.jpg  

1710.jpg  

其實整個舊城區也不怎麼大,大約逛了廿幾分鐘就差不多了,但既然來到歐元區,就建議大家在這裡打理晚餐,約定好搭乘18:00p.m的船班返回洛桑;大家分頭各自去處理晚餐時,我們家找到一家肉品店,店內除了販賣肉類製品外,還有一些冷盤類的肉食製品,我們點了兩種看起來還算可接受的食物作為晚餐,本以為只要不是冰的,應該吃起來還OK,但其中一樣冷食讓我們深深地覺得吃熱的比較好,於是請店家幫我們加熱,但不論我們講簡單的英文單字或是比動作,店家就是不明白我們的意思是什麼,只能說在法語區旅遊,真的對我們來說有點痛苦,所幸的是,剛好有一對情侶進來幫忙解圍,把我們的意思翻成法文才得以解決,否則,真不知道該怎麼把這份食物下嚥。

IMG_5227.jpg  

▲表面像是焗烤的感覺,裡面吃起來像是以薯泥和絞肉為主,就是為了要加熱它,溝通了很久,價錢算是公道,在回返洛桑的船上,女兒自己就嗑掉一份了

IMG_5268.jpg   

▲這個豬腳肉凍真得很好吃且不貴,咬了幾口後才想起來要拍照

抵達洛桑烏希碼頭已是18:30p.m左右,友人因為在朵儂勒班並沒有找到合適的晚餐,所以還是想先返回旅館,女兒順勢想跟著回去上網,我和老婆兩人也落得輕鬆,就讓女兒和她們一起先行回返,我們兩人就在碼頭旁的公園閒晃囉!

IMG_5233.jpg

▲這個飲水槽上的雕塑還真是逼真,讓我也想飲一口槽裡的水

IMG_5236.jpg   

▲右邊的雲象很像一隻胖胖的兔子坐在那,老婆要我趕緊把它拍下來

IMG_5242.jpg

▲▼湖邊的水上活動多屬這種較為偏靜態性的方式,價目表提供給各位參考了

IMG_5248.jpg  

IMG_5251.jpg

▲再拍烏希城堡

IMG_5254.jpg  

▲這個超大的木架遊樂區是許多小小朋友最常逗留之處

IMG_5260.jpg  

▲烏希碼頭旁的遊客服務中心

住宿旅館:Fassbind Hotel Alpha-Palmiers(簡介:距離洛桑中央車站僅200公尺,生活機能良好,有捷運M2線方便前往洛桑市區各地,晚上很安靜,有免費的WiFi可用,不附早餐;三人房房價:約CHF149.5/晚)

朵儂勒班纜車票:€1/單趟/人、€1.8/來回一趟/人、€8/10趟/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twell09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