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蘇黎世待了六天,如今要離開了,總覺得這六天每天早出晚歸,從未在蘇黎世市區好好地走一走、深入的了解一下這個瑞士第一大城的風貌,雖然最後返台那天安排了蘇黎世市區半日遊,但還是覺得可能會有所不足,不過,為了能走更多的點,權衡下還是決定一早搭乘7:32a.m的直達車直奔瑞士第五大城—洛桑(Lausanne);抵達洛桑火車站大約是9:40a.m左右,由於下榻旅館就在火車站正對面,就想先前往旅館寄放行李,然後再開始雷蒙湖遊船的行程;本以為旅館就在正對面應該很方便,沒想到要到旅館得先爬一段約45度左右的石磚道(可能超過45度),而附近居然沒有平順的斜坡道或電梯可方便我們搬運行李,大夥就只能辛苦的將行李推上去,不過這三天住在洛桑的旅館可算是不錯的,這點苦就忍耐一下囉!

IMG_3996.jpg

▲洛桑車站

雷蒙湖遊船【Lac Léman】

完成行李寄放後,就直奔洛桑烏希碼頭(Lausanne-Ouchy),由於雷蒙湖實在太大了,所以想利用今天比較充裕的時間來段較長的遊湖行程,以法國小鎮伊瓦爾(Yvoire)為中繼站,然後再搭船到尼翁(Nyon);從洛桑烏希碼頭10:45a.m有船班可前往伊瓦爾,所以就以這班船做為今天行程的開端了;從旅館出來時想說也不過10:05a.m左右,慢慢踱步到碼頭應該不會很遠,而且一路向下走應該是段輕鬆愉快的路,就在這樣一邊聊天、一邊拍照的情況下,走到洛桑烏希碼頭時竟已是10:40a.m左右,而看到碼頭更是當場傻眼,偌大的區域哪裡是遊船的停靠處,趕緊跑到旁邊的遊客服務中心去問,裡面的人用手比了比他的右後方,我們道謝後就發足狂奔了;所幸剛好趕上,船長看到我們跑得那麼急,還微笑地示意"不用急、慢慢來",但對我們這群遊客而言,這班船可是每天僅有3班駛向日內瓦(Genève)的長程遊船,為了不壓縮後面在日內瓦的行程,這班船可是絕不能錯過的啊!

DSC02607.jpg

▲走道的旁邊就是捷運M2的軌道,只恨功課沒做足又是剛到不久,沒找到搭捷運的地方,等走到其中一站時,又發現往洛桑烏希碼頭的登車處在另一邊,大家就懶得繞過去了

DSC02617.jpg  

▲烏希城堡(Château d'Ouchy)-由當時的洛桑主教下令、始建於1170年,當時僅以塔樓的形式矗立於雷蒙湖畔;1207年,塔樓被Thomas de Maurienne伯爵所摧毀,但不久之後為主教Roger I. von Vico Pisano所重建;在1273年時,當時的主教Wilhelm von Champvent和他的兄弟將城堡修建的更加宏偉,在文獻中提到的"主教府(des Bischofshauses)"或是1283年以"城堡"(在當時即為兵營的意思)等名詞出現,在在顯示它已和許多塔樓構成了一個真正堅固的城堡;而在14世紀時,更有文獻中以"大房間(grosse Saal)"來形容它,這樣的形容並不局限在那棟獨特的高塔,而是對烏希城堡當時樣貌的一種誇示;1445年時,附近村落的居民(如:Aran、Chatagny和Grandvaux)被迫協助建築城堡的防禦工事,但城堡以必要之時,提供居民作為避難場所之用作為回報;1462~1466年,當時的主教Guillaume de Varax把它當作官邸使用,同時也被當作監獄使用;1536年,伯恩人佔領了洛桑,當然也掌握了烏希城堡的所有權,城堡被改為監獄,但在1609年,城堡的塔樓遭祝融之災而成為灰燼,但隨即修復;1761年,除了瞭望塔仍被使用外,城堡宛如廢墟;1885年,伯恩人離開之後,沃州政府重新修復它並出售部分土地,給一個在1740年即定居洛桑的基督教家族名士-Jean-Jacques Mercier;他在1885~1888年間對城堡進行大整頓,除了高塔被保留之外,其餘的全部拆除,1889~1893年,則將城堡以全新哥德式城堡風格呈現於世人眼前,並以酒店的方式經營;這裡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1923年7月24日在此簽訂「洛桑條約」(Treaty of Lausanne,又稱為洛桑合約),這份條約確立了今日土耳其的疆域。

DSC02618.jpg

▲從i拍對面的建築(最左邊那棵樹的後方就是捷運M2的搭乘處)

IMG_4008.jpg

▲▼洛桑烏希碼頭

IMG_4012.jpg  

新月形的雷蒙湖是是中歐面積第二大的淡水湖,僅次於匈牙利的巴拉頓湖(Balaton),這座湖自羅馬帝國時期有記錄以來的第一個名稱叫「Lacus Lemannus」,而在中世紀時有Lacus Lausonius、Lacus Losanetes等不同的名稱演變;到了日內瓦公國的時候,才有日內瓦湖這一名稱出現;18世紀時,雷蒙湖開始在法國流傳,它從前在日內瓦稱做日內瓦湖,在其他地方稱做雷蒙湖,但現在大家習慣的稱法是雷蒙湖,即使在英語裡依舊稱它為Lake Geneva,從洛桑烏希港口建造完成之後,有些地圖則會標示此湖為Lac d'Ouchy。

IMG_4020.jpg

▲時值接近正午之際,陽光照著這偌大的湖面上,閃動著粼粼波光

DSC02632.jpg

▲能徜徉在這片美麗的湖面上,鷗鳥啊!你可知我有多羨慕啊!

IMG_4026.jpg

▲Saint-Sulpice碼頭&聖‧瑪莉‧瑪德萊娜教堂(Sainte-Marie-Madeleine)-第一次於文獻中被提及是在西元1228年,屬瑞士歸正教會的一座羅馬式教堂及修道院。

DSC02638.jpg  

▲遠方白雪靄靄的山頭,不知道是不是有名的白朗峰(Mont Blanc)?

IMG_4037.jpg

▲這艘仿古船和這裡的景色還蠻搭的

1440.jpg

▲莫爾日教堂(Temple de Morges)-由伯恩建築師Erasme Ritter設計,建於1769~1771年間,最初計畫建立一個最大的塔樓,但部分設施僅用了一年就倒榻了,市府官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聘請建築師 lyonnais Léonard Roux設計,由來自洛桑的Rodolphe de Crousaz承包建造;教堂內的管風琴於1777年重建完成,在20世紀時也分了三階段進行內外部的翻新和修復,它是瑞士法語區最大的晚期巴洛克建築之一,目前屬新教教堂,並已被瑞士列為國家和區域重要文化財產而受保護。

IMG_4038.jpg

▲莫爾日碼頭&莫爾日城堡(Château de Morges)-建於1286~1291年間,為了反對當時洛桑主教的權力擴張,由薩伏伊的路德維希公爵(Duke Graf Ludwig)建立了這座堡壘和莫爾日(Morges)這個自治市鎮;從1359年以來,它都是薩伏伊王子和伯爵的住所;勃艮第戰爭期間(1474~1477年間),1200名士兵駐紮在這個城市,然而,當舊瑞士邦聯(Alte Eidgenossenschaft)攻搶沃州時,部隊倉皇出逃,只留下手無寸鐵的市民百姓,舊瑞士邦聯的軍隊毀壞城市和城堡,就連支付300鎊(一鎊的貨幣是用一磅重的銀去打造的)的平民也無能倖免;戰爭結束後,莫爾日又再度回到薩伏伊公國的管轄;1530年,摧毀了城市裡的伯恩方濟各會修道院(Franziskanerkloster),招致伯恩軍隊的報復,終在1536年被伯恩軍隊佔領並趕走了薩伏伊公爵查爾斯三世(Herzog Karl III von Savoyen),此後這裡便成為伯恩的管轄重地;主體結構是由三個小的圓塔和北邊主要的大圓塔構成一個極有規則的矩形建築,而現在圓塔的造型則是在16、17世紀時建立的,整個外觀看上去和一道傳統的法式開胃菜"carré savoyard"極為相似,而其建築靈感則來自於伊韋爾東萊班城堡(château d’Yverdon-les-Bains),在1803年起, 城堡被用作軍械庫,但在1871年時,城堡發生劇烈的爆炸而遭嚴重的損壞;現在內部共有四座博物館-沃州軍事博物館(musée militaire vaudois)、瑞士歷史雕像博物館(le musée suisse de la figurine historique)、火砲博物館(musée de l'artillerie)和瑞士憲兵博物館(musée de la gendarmerie),同樣被瑞士列為國家和區域重要文化財產而受保護。

IMG_4053.jpg  

IMG_4071.jpg

▲羅勒碼頭(Rolle)一景

IMG_4083.jpg

▲從羅勒到尼翁(Nyon)這一段湖畔,沿岸的豪宅建物令人羨煞不已,私人游泳池根本是基本配備,還有兩三間居然有自己的巴洛克式花園,圖中的建物是一間私人高球俱樂部-Villas Prangins

IMG_4089.jpg

▲尼翁碼頭&尼翁城堡(château de Nyon)-城堡可能建於西元12世紀中葉,第一次於文獻中被提及是在1272年,當時尼翁正處於領主科索內‧普朗然家族(Cossonay-Prangins)統治之下;1293年,薩伏依(Savoy)公國佔領了尼翁,並在1388年左右,由路德維希一世(Ludwig I)進行了改建;1536年,伯恩軍隊占領了此地,並成為當地的新主人;1574~1583年的工程確立了城堡今日的面貌;1798年,沃州革命爆發,尼翁市政府於1804年買下城堡,並將市議會、監獄(運作直到1979年)、博物館(成立於1860年,運作至1888年)等安置於此,直到20世紀末,其他部門遷出,並被瑞士列為國家和區域重要文化財產而受保護;1999年至2006年,城堡經過翻修,並向公眾開放,遊客可以享受從陽台欣賞日內瓦湖和阿爾卑斯山的壯麗景色,甚至可以進入收費的城堡花園。

IMG_4098.jpg

▲伊瓦爾碼頭

伊瓦爾【Yvoire】

這個小村鎮位於法國羅納-阿爾卑斯(Rhône-Alpes)大區的上薩瓦省(Haute-Savoie),其最古老的建築可追溯至12世紀,由於它長期以來發揮極重要的軍事防衛作用(確保阿爾卑斯山南北商路的安全和雷蒙湖畔的重要戰略地位),1324年時,使村鎮內的居民獲得了部分的特權,甚至稅金的豁免;1536年,伯恩軍隊佔領了附近整個區域,使它的軍事地位下降,伯恩軍隊將環繞整個村鎮的城牆拆除並燒毀城堡,而城堡竟有長達350年的時間沒有屋頂;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個村鎮只是個簡單的農漁村,直到1959年,伊瓦爾第一次在城市及村鎮花賞大賽中得獎,並在多次的國家花賞比賽中榮獲優勝(1992、1995、1998、2001和2007),才逐漸以觀光旅遊業發展起來,它被稱為法國最美麗的村鎮之一,也是雷蒙湖畔最受歡迎的停駐觀光點之一。

DSC02659.jpg

▲伊瓦爾城堡(Château d'Yvoire)-由薩伏依的Amédée V伯爵於1306~1311年興建,現為私人土地、不對外開放

DSC02661.jpg   

▲這條渡輪的長度是我們此行中所見最長的

IMG_4115.jpg

▲碼頭附近的一個小廣場,從左邊這棟房子後方的Rue du Port走上去,就是伊瓦爾最熱鬧的Grande Rue

DSC02672.jpg

▲這幾個金髮小帥哥,可能不懂欣賞這個花村之美,但這樣也能自得其樂

DSC02674.jpg  

▲這段上坡路雖不算長,但坡度還蠻陡的

IMG_4116.jpg

▲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是這樣"花團"錦簇啊!

DSC02679.jpg

▲▼是什麼原因讓上圖的胖美女能如此慵懶地坐在那呢?看看下圖,對面的小店生意如此之好,身為老闆娘的她,當然是坐著看錢進來囉!

IMG_4122.jpg  

IMG_4129.jpg

▲看這位天使若有所思的樣貌,是在想今天要開甚麼花來妝點這美麗的小村嗎?

DSC02677.jpg  

▲剛才的胖美女右後方就是這條巷子,走下去可到伊瓦爾城堡的入口和五感花園迷宮(Le Labyrinthe - Jardin des Cinq Sens,一個成立於1988年的私人收費花園,用以取代以前的城堡花園(potager du château),內有藥用植物和香草、果樹、復古的玫瑰花叢、鳥園和噴泉,共匯集了1300多個品種的植物,目的是為了恢復中世紀時城堡內的藝術花園。)

IMG_4132.jpg

▲日內瓦門(Porte de Genève)-中古世紀城牆的一部分,1943年被法國政府列為歷史古蹟,我猜其名之由來可能是和城門方向剛好對著日內瓦有關

IMG_4134.jpg  

▲這個老郵箱都被崁入城牆內了

DSC02683.jpg

▲這個店家擺的這個老嫗像實在太搶眼了

DSC02688.jpg  

▲從Grande Rue和Rue des Jardins的交岔口拍伊瓦爾城堡

IMG_4143.jpg  

▲Grande Rue上唯一的噴泉

DSC02690.jpg

▲這扇窗如果不開,還真的很難發現它的存在

IMG_4153.jpg

IMG_4156.jpg

IMG_4158.jpg

▲聖潘克拉斯教堂(Eglise Saint-Pancrace)-大約是建在11世紀,前後歷經多次重修,現在的洋蔥圓頂鐘塔是建於1854~1858年間,它的外型是典型19世紀後期、薩伏伊和皮埃蒙特(Piemont)地區宗教建築的特徵;最初,它的塔頂是覆蓋著鍍錫鐵的鱗片,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外覆的鱗片生鏽,1989年則更換以不銹鋼材質覆蓋著,塔頂的風向雞則是鍍金的。

IMG_4164.jpg

 

 

▲從朵儂門往回拍Grande Rue

IMG_4172.jpg  

▲朵儂門(Porte de Thonon)-中古世紀城牆的一部分,1981年被法國政府列為歷史古蹟,我猜其名之由來可能是和城門迎來送往的方向是朝著朵儂(Thonon)有關

1462.jpg

▲伊瓦爾遊客服務中心(Office de Tourisme d'Yvoire)

DSC02700.jpg 

▲門上寫著打開(ouvert)的法文,但這門扉上掛著這麼多美麗的琉璃飾品,實在忍不住多看幾眼

IMG_4173.jpg

由於出了朵儂門外並無甚麼特別之處,只好再走回城門內、往聖潘克拉斯教堂的方向走去;順著Rue de l'Église走,會來到一個小廣場,廣場中央的大樹下,是個休憩的好地方,把昨天就準備好的午餐,就利用這個時間來享受了。

IMG_4188.jpg

▲▼Rue de la Liberté、Rue de l'Église和Rue du Four Banal交接處的小廣場

IMG_4191.jpg

IMG_4176.jpg

▲兩位帥哥廚師在做像是法式薄餅的東西

IMG_4194.jpg

▲▼每條巷子裡都有一些很有味道及特色的小店,這家木工藝品店便是其一,下圖中門口的木雕栩栩如生,非常容易吸引人們的目光

IMG_4198.jpgIMG_4203.jpg

IMG_4215.jpg

▲雖然那幅壁畫的顏色不算鮮豔,但描繪著物質豐富(上面的葡萄結實纍纍、下面有牲畜成群)、生活美滿(武士夫婦盛裝打扮)的感覺,真的很難讓人不想多看幾眼

DSC02703.jpg

▲伊瓦爾碼頭邊一樣停滿了私人遊艇

1476.jpg

▲在等候船班的同時,小朋友們經不起無聊的等待,便把麵包拿出來餵食,結果招致一大群的鴨鵝上岸搶食

結束在伊瓦爾約一個小時的行程,準備搭乘14:05p.m的船班前往尼翁,繼續後面的行程。

尼翁【Nyon】

抵達尼翁大約已是14:30p.m左右,這裡只有尼翁城堡(Château de Nyon)是唯一想看的景點,剛好往火車站的路上會經過,就先朝著尼翁城堡前進了;這個現今大約只有2萬人的小鎮,是羅馬皇帝Gaius Julius Caesar在西元前46~44年間建立,它的前身是個名為"Noviodunum(高盧語,意為新的堡壘)"的殖民地軍事基地,讓退伍的羅馬騎兵隊軍人有一個立身之地,這裡原先是赫爾維蒂人(Helvète)的領地,在西元前58年的第二次高盧戰爭(Gallic Wars)-Bibracte戰役中,Gaius Julius Caesar率領了六個羅馬軍團與赫爾維蒂的奧爾吉托利科斯(Orgetorix)戰鬥,並擊敗了赫爾維蒂人,因此,羅馬皇帝設立了這樣一個地方,並利用他們來監控隆河谷(Rhône Valley)和原居於此的赫爾維蒂人(Helvète);這裡是瑞士境內最大的羅馬殖民地遺跡所在地,1996年在此發現一個古羅馬廣場(Forum)、大教堂(basilique)和露天劇場(amphithéâtre)等遺跡,而這裡也是歐洲足聯的總部所在地。

IMG_4234.jpg

IMG_4237.jpg   

▲位於Rue de Rive和Rlle des Moulians交接處   

1483.jpg

▲順著Rue de la Poterie往上走到尼翁城堡

1487.jpg

▲從城堡旁的步道拍雷蒙湖

DSC02743.jpg  

▲近拍尼翁城堡

1489.jpg

▲▼尼翁城堡後面

DSC02749.jpg  

IMG_4246.jpg

▲尼翁城堡後方的大廣場

IMG_4252.jpg  

▲廣場上的公共藝術成為孩子遊戲的空間

IMG_4255.jpg

▲廣場盡頭處和Grand Rue交接處的噴泉

走到Grand Rue時往左走一小段,就能接上通往火車站的Rue de la Gare,這條Rue de la Gare上商家林立,應該是這個小鎮最熱鬧的一條街了,快到火車站時,左手邊還有一間超大的賣場,同行的友人想前往那間大型賣場逛逛,我們就相約日內瓦見了。

IMG_4261.jpg   

▲Rue de la Gare中段有個小廣場,這棟建築的風格是這附近較為特別的

日內瓦【Genève】

搭上14:50p.m從尼翁出發的列車,大約15:04p.m就抵達日內瓦,這個瑞士第二大城市,是日內瓦州首府,建在日內瓦湖(或稱雷蒙湖)流入隆河(Rhône)之處,凱爾特人(Celtae)早在公元前就已在此建城,而日內瓦這個名字第一次在拉丁語中出現是在羅馬皇帝Gaius Julius Caesar的著作-《高盧戰記》中,從字面上看這個名字,最初有可能與位於利古里亞地區的Genua城相同 (現熱那亞),意思是「膝蓋」,也就是指日內瓦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一個角落裡;然而日內瓦這個名字的由來更有可能建立在gen-「誕生」這個字根上(Genawa位於河流的源頭日內瓦湖上,也許日內瓦的意思便是「水的誕生」);在9世紀時,日內瓦成為勃艮第公國的首都,雖然日內瓦一直是勃艮第人、法蘭克人和神聖羅馬帝國爭奪的對象,但實際上日內瓦一直都是被其主教掌治著,直到宗教改革,日內瓦才成為共和國;城市人口約有18萬多,但聯合國歐洲總部和紅十字會總會皆設於此,市內還有許多國際性機構,小小一座城市,卻掌管全球60億人口的福利,今天仍有許多國際組織在此設立總部或辦事處;它除了是個國際級的大都會外,日內瓦還是一座充滿公園、綠地的花園城市,市區被隆河(La Rhône)一分為二,右岸為新城區,中央車站及許多五星級大飯店座落於此,左岸是觀光重點的舊城區,以市政廳為中心的老城區,擁有許多優美的古蹟和廣場,而靠近河邊的隆河大街和市場大街,則都是精品專賣店匯集之地;在2006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日內瓦獲得全球第二名的成績,今天終於能有機會造訪這個城市,就來好好探索一下吧!

1491.jpg

▲從火車站的地下街就有一個出口方向通往白朗峰大道(Rue du Mont-Blanc),遊客服務中心就設於此處

IMG_4273.jpg

▲▼白朗峰大道上的公共藝術

IMG_4276.jpg  

IMG_4281.jpg

▲白朗峰大道到伯爾尼路(Rue de Berne)這一段,是車輛禁止通行的行人徒步區,餐廳及露天咖啡座林立於此

IMG_4282.jpg  

▲外觀看起來還以為是博物館之類的建物,走到正面才知道是日內瓦郵政大樓

DSC02761.jpg  

▲Holy Trinity Church

IMG_4291.jpg

▲本以為是哪家珠寶金飾店的廣告噱頭,結果一看左右兩家店面,一家賣巧克力,另一家是旅行社,是在保證自己賣出的商品"係金耶"嗎?

快走到白朗峰大橋(pont du Mont-Blanc)時,想說待會兒就能親眼看見日內瓦最著名的大噴泉(Jet d’eau),心情就雀躍不已,因為不必再從旅遊節目上來觀看,能身歷其境的感受大噴泉,那定然是一件畢生難忘的事,怎知走到白朗峰湖岸大道(Quai du Mont-Blanc)往湖面上一看,結果啥都沒有,看看自己下載的Google Map,完全沒有走錯方向啊!怎麼會沒看見大噴泉啊?!但總不能就這樣打道回府,只好帶著這個疑惑,先前往英國公園(Jardin Anglais)找大花鐘吧!

IMG_4297.jpg  

▲湖面上完全沒有大噴泉的影子,真是‧‧‧

走過白朗峰大橋,左邊就是英國公園,裡面有著直徑長達5公尺的大花鐘,這面花鐘建於1955年,目的是為了向日內瓦的鐘錶業致敬,鐘面使用6500束花朵排列而成,隨著花期遞嬗,鐘面顏色也會跟著變化,十分賞心悅目;而我們來的時候,這裡像是個小型的遊樂園,居然有摩天輪和旋轉木馬等遊樂設施,反正就以找到大花鐘為首要目標囉!

IMG_4309.jpg

▲英國公園中間的一座噴泉

順著公園沿湖岸的路走,也看到很多遊客拿著相機,似乎也在等待捕捉大噴泉的機會,剛好,兩個身穿橘色衣服的日內瓦旅遊服務人員走過,就趕緊問他們大噴泉今天有運作嗎?還是要在什麼時段才看得到?他們告訴我們,原則上天氣好的話每天都可看見,但因為今天風太大,基於安全考量,所以今天不會運作;天啊!我們又不是可以常常來瑞士,更不是天天在日內瓦,今天如此好天氣,卻無緣得見大噴泉的英姿,這應該不是一個"慘"或者"衰"字可以形容吧!但也只能接受這樣的結果,只好帶著遺憾繼續逛日內瓦了。

IMG_4315.jpg  

▲大花鐘

找到大花鐘後,心情稍微平復一些,但感覺起來還沒有陽明山的花鐘來得色彩豐富;拍完大花鐘後,從正前方的人行道、穿越Quai du Gènèral- Guisan,直接往舊城區的方向前進,找尋舊城區的第一個目標-聖彼得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Pierre de Genève)。

IMG_4331.jpg

▲這個飲泉兩旁壁上的浮雕還蠻有趣的

IMG_4334.jpg  

▲Temple de la Madeleine

IMG_4339.jpg

▲Temple de la Madeleine附近攤商擺設的商品

IMG_4353.jpg  

▲▼聖彼得大教堂-舊城區中最醒目的標的,建於西元1160-1232年間,建築本身融合多種不同式樣,拱門為哥德式風格,教堂正門廊柱是希臘羅馬式風格,大廳內則依稀可見羅馬萬神殿的影子,而在教堂下方又挖掘出許多西元4世紀的考古遺跡,更為教堂增添不少話題;聖彼得大教堂在世界宗教史上最顯著的地位奠定是在1536-1564年間,當時集宗教改革思想大成的約翰‧喀爾文(Jean Calvin)就是在此論經講道,由於他在新教傳佈上的努力,也讓日內瓦自此有了「新教的羅馬」之稱;喀爾文當時使用的椅子(Le Siège de Calvin)如今仍依然完好地保存在教堂內,而對新教著力甚深的羅漢公爵(Henri de Rohan)死後也被葬在這裡;大教堂的下方近來經過廣泛挖掘,發現這一地點擁有可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的豐富歷史,從8世紀到10世紀這一地點同時存在三個教堂,現存建築原為主教座堂和早期基督徒葬禮崇拜;另外兩座建築在12世紀併入今天的建築,它們顯然有不同的用途,一個用作公共聖禮,另一個用於教會教義;現屬基督教瑞士歸正教會,來到大教堂可登上教堂的尖塔,爬上157層的階梯所換來的是老城區、大噴泉和日內瓦湖的絕佳視野,相信流這一點汗是值得的。

IMG_4359.jpg

IMG_4364.jpg  

▲▼位於市政廳(Hôtel de Ville)對面的軍械庫(Les Armures),下圖中兩面旗幟的正前方就是市政廳所在

IMG_4402.jpg

IMG_4405.jpg  

▲位於Rue Henri Fazy上的一座大門,穿過後便可抵達特椰林蔭大道(Promenade de la Treille) 

IMG_4409.jpg

▲特椰林蔭大道-位於日內瓦中世紀的城牆上,5公尺的城牆高度,也讓這裡擁有得天獨厚的好視野,大道旁有一張長達126公尺的長板凳(圖中右側),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板凳,是市民乘涼及散步的最佳去處;起點上的雕像是1815年代表瑞士參加維也納會議的皮克泰‧德‧羅許蒙(Pictet de Rochemont),當年他不但遊走於列強之間,鞏固瑞士成為永久中立國的角色,更是促使日內瓦加入瑞士聯邦最重要的推手,對瑞士及日內瓦的國際地位與政治歷史功不可沒。

IMG_4412.jpg  

▲從特椰林蔭大道拍新廣場(Place de Neuve),中央噴泉後方藍屋頂建物是日內瓦音樂學院(Conservatoire de Musique de Genève)

IMG_4418.jpg

▲日內瓦大劇院(Grand Théâtre de Genève)-在新教改革中,日內瓦歌劇由加爾文主義的正統所限制,1738年時,伏爾泰歌劇從日內瓦的聖熱爾韋(Saint-Gervais)區開始蓬勃發展,在一位被暱稱為«La Grange des étrangers»的人士大力推廣下,在1766年時,市政府才同意Rosimond劇院的成立,這也是日內瓦設立的第一個歌劇院,雖然在1768年時遭祝融之災而焚毀,但1783年時,在Rue de la Croix-Rouge的底部成立新劇院(Théâtre de Neuve),後因場地過小且設備不良,於1880年拆除;1862年時,構思建設這座大劇院,在1873年時,以布朗斯維克公爵查爾斯二世(Charles II de Brunswick)的遺產中,這個位於日內瓦的3000平方米的土地作為建地;建築風格走法蘭西第二帝國風,三個立面上都有豐富的雕塑,位於中央大門前有四座分別象徵悲劇(tragédie)、舞蹈(danse)、音樂(musique)及喜劇(comédie)的雕塑人像立於基座上;1876年正式開放,在1951年部分因火災而毀壞,但隨即修復並於1962年重新開放,重新翻修後,現在這裡已是瑞士最大的歌劇院了。

走下特椰林蔭大道後左轉,就可接到堡壘公園(Parc des Bastions),穿過公園就是日內瓦大學(Université de Genève)和宗教改革紀念碑(Mur des Réformateurs)的所在

IMG_4421.jpg  

▲▼公園的入口處就可見到許多人在下西洋棋,圍觀的人也不少,棋子是用塑膠製的,非常方便對奕者使用

IMG_4424.jpg

IMG_4428.jpg  

▲▼宗教改革紀念碑-16世紀時,由於羅馬教會的腐敗,日耳曼的馬丁路德率先向天主教威權發難,接著,蘇黎世的茲文利也將宗教改革的火炬引進了瑞士,而在瑞士集其思想之大成者,電視日內瓦的喀爾文;1909年時,適逢喀爾文400歲冥誕,人們便在日內瓦大學的一面牆上雕刻了喀爾文及他的弟子們的浮雕像,由左而右分別是法萊爾(Guillaume Farel)、喀爾文、伯撒(Théodore de Béze)、諾克斯(John Knox),用以紀念喀爾文對宗教改革所做的貢獻,雕像上還刻有「Post Tenebras Lux」的字樣,意即經過了黑暗,光明終於來到。

IMG_4436.jpg

IMG_4442.jpg  

▲右前方的建物就是日內瓦大學的一部分,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前身是1559年喀爾文建立的日內瓦學院(Schola Genevensis),為一所神學院,這裡主要教授修辭學、辯證法、希伯來語和古典希臘語,在歐洲宗教改革期間獲得廣泛聲譽;經過啟蒙時代,其學科領域逐漸擴展,在於1873年建立醫學系後,正式更名為大學。

IMG_4445.jpg

▲整個堡壘公園和日內瓦大學是合在一起的,大學的活動範圍也是市民的公園,所以和一般大學比起來,感覺比較像社區學院,但其規模僅次於蘇黎世大學、在瑞士排名第二位呢!

IMG_4448.jpg

▲要離開此處返回日內瓦中央車站時,實在不想再往上爬走回頭路,剛好又遇到和剛才在英國公園同樣的遊客服務人員,向他們詢問從哪裡可搭車返回日內瓦車站,他們非常好心的拿出市區地圖,並指出搭車地點,誠如他們背心上所印的文字"Geneva Tourist  Angel",真的是我們這群不懂法文的遊客的天使啊!

順著剛才的服務人員所指示的Rue Jean-François Bartholoni走,我們走到Boulevard Georges-Favon上,從這裡就有Tram15可返回日內瓦中央車站。

IMG_4451.jpg

▲這棟位於隆河中間的建物,是由工程師兼政治家Théodore Turrettini設計,建於1883~1892年之間,目的是利用隆河的水來提供市內噴泉、工廠及家庭使用,內部共有18組泵和渦輪機;部分面臨湖泊和城市的外牆上有裝飾,正門立面上的裝飾雕像,代表海王星、榖神星(Cérès)和水星。

由於今天是第一天抵達洛桑,對於附近的生活機能尚未完全了解,因此想早一點回洛桑,並打理今天的晚餐;搭乘17:10p.m左右的車班返回洛桑,大約17:45p.m左右就抵達洛桑車站,就先行回返旅館提領行李並辦理check in。

IMG_4454.jpg  

▲日內瓦車站大廳的這幅壁畫,將日內瓦在歐洲的中央位置表現無疑 

IMG_4462.jpg

▲今晚下榻旅館-Fassbind Hotel Alpha-Palmiers

DSC02605.jpg

也不知道是累了還是想趕緊上網,一進到房間,我家公主就說不想跟我們去超市採買了,反正她大概也知道我們會買些什麼,想想這是四星級的旅館,安全上應該沒什麼好顧慮的,就和老婆到樓下櫃台詢問超市的所在。

IMG_4466.jpg

▲房間算是寬敞,但床舖感覺像是在睡舖了彈簧墊的行軍床

IMG_4486.jpg  

IMG_4481.jpg

IMG_4472.jpg

離此最近的超市是位在火車站後面,而火車站正前面也有知名的連鎖速食店和一些餐廳,穿過洛桑中央車站來到Rue du Simplon後向左轉,步行約150公尺就可以看見Coop的標誌;因為房間內有小冰箱,就可以多買些東西來存放,就這樣東買西買,也花了快一個小時才回到旅館,反正我家公主只顧著上網,完全不在乎晚餐的問題,直到晚餐的味道飄出來,她才感覺肚子餓了,真是‧‧‧

住宿旅館:Fassbind Hotel Alpha-Palmiers(簡介:距離洛桑中央車站僅200公尺,生活機能良好,有捷運M2線方便前往洛桑市區各地,晚上很安靜,有免費的WiFi可用,不附早餐;三人房房價:約CHF149.5/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otwell09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